|
儿童所需良好的聆听环境以及丰富语言交流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怎么样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涉及听力补偿(重建)、听觉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语言教育、学前教育等诸多方面,必须坚持医康教结合,综合干预。由听力师(验配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言语病理师、学前教师等组成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协调实施。 综合干预还需要对听力障碍儿童日常所处的听力环境、交流环境进行必要的设计、改造。良好的聆听环境、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有重要的保障、促进作用。即使是最现代的助听设备也不能完全补偿和重建儿童的听力。 先进的助听器、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听清数米外的谈话声,虽然已经有通过无线技术使较长距离的谈话可以听清,但是大多数助听设备的最佳有效距离仍然有限。 因此,改善环境的声学特性及人们的交流行为,对改善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觉能力状况有重要意义。美国教室声学设计标准(ANSI/ASAS12.60-2002)推荐,教室约能容纳35人,在无人状态下最大背景噪音不能超过35dB,混响时间应控制在0.6~0.7秒。 此外,听力障碍儿童只有接受大量言语刺激,积累丰富的言语、语言经验,才可能发展言语交流能力。 研究表明,健康听力儿童从2岁起就可通过旁听别人谈话学习言语、语言。因此听力障碍儿童接受言语刺激晚,言语经验少,更需要一个支持性的、有丰富机会的语言交流环境。 那么,儿童所需丰富语言交流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怎么样的呢? 01 指导性 教育孩子使用语言解决问题和思考。 02 启发性 语言的重要功能是启发思考。世界充满惊奇,要为孩子提供谈论“为什么”、“怎么样”的机会。 03 情感化 家庭成员用语言交流自身情感,帮助孩子学习使用表达、交流情感的词汇。 04 完整性 用流畅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05 社会化 孩子在家里或社区有丰富的机会与人交流。 06 策略性 使用多种策略鼓励孩子交流和表达。 07 支持性 家庭接受并支持孩子使用的语言。同时,启发孩子使用新的词汇、更复杂的语言,表达更抽象的意思。语言内容既要有关于当下和眼前事物的,也应有关于外部或过去以及未来事物的。 08 反应性 始终跟随儿童。当儿童表达时,无论是口头的、手势的、言语的、手语的,都要用自然、恰当、准确的语言给予重复、纠正。 09 经常性 在日常生活和新奇事件发生时不断用语言表达、评论、分享、讨论、让儿童始终沉浸在语言中。
|